•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工作  团学工作
  • 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开展“就业之路,与法同行” 就业权益保障宣传教育讲座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切实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的保驾护航工作,2023年5月,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各项工作,邀请了渝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执法支队陈洁、马克思主义学院宋晨辉老师,开展了以“就业之路,与法同行”为主题的就业权益保障的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由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主办,法治教育辅导员工作室承办。

    一点两线 增强学生感受力

    本次活动以就业权益保障为关注点,分别从行政执法工作者及律师两条线出发,行政执法工作者从劳动保障监察角度为同学们讲解了在执法过程中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7类真实案例,例如:劳动合同签订的常识、及如果发生了类似情况同学们如何维权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律师则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出发为同学们解答了就业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适用以及如何预防常见的5大陷阱。同学们纷纷表示,就业处处皆学问,听了执法工作人员和律师的讲解后,感触良多,就业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认真查看,慎重填写,保障好自己的就业权益。

     

    现场分享 促进交流零距离

    行政执法工作者及律师走进大学生群体,以实战为依托为同学们现场讲解什么是就业权益保障、什么是劳动合同、怎么支付工资、最低工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保险及其用途、发生了劳动纠纷如何维权……等等和同学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都一一做了回应。例如,解答了同学们在就业时、辅导员就业管理工作常见的此类情况:假设学生A入职某公司B后,签订了一份空白劳动合同,口头约定的工资低于所在地工资标准,且劳动合同由公司保管也未为其购买社会保险,入职后公司拖欠学生工资。如果遇见此类情况同学们要谨记该公司的行为涉及到以下违法行为:“签订空白合同”、“约定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未返还劳动合同文本”、“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及时足额支付工资”。解决方法:向工作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立案,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将责令单位依法足额支付工资,并返还签订完成的劳动合同文本,同时责令单位限期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同学们待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后,可携带劳动合同等相关材料到该单位参保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反映,要求单位进行补缴。

     

    紧扣主题 提升知识转化度

    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学校近年来学生对就业相关法务的实际需求,从学生们的兴趣点出发,将具体略显枯燥的法律法规条款与文字案例相结合、与视频案例相结合,将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相融合,生动形象的将保障就业权益的重要性展示给同学们,所有案例以主题为中心,多方面、多角度呈现就业过程中的麻烦事儿,以及初入职场的小白易踩的明暗陷阱,一步步教同学们如何完成维权,如何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宋律师特别提醒同学们遇见以下两种情况均属无效约定: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属无效约定;二是向劳动者支付社会保险补贴的约定,也属无效。遇见这两种情况,用人单位不仅要承担补缴的责任而且一旦发生工伤本应由社保基金支付的款项也将由用人单位承担。如劳动者已实际领取该款项应退还用人单位后双方再按各自缴费比例共同补缴。经过行政执法人员和律师的答疑解惑,更加将就业权益保障意识深入同学们的心里。

    实用普法  增强维权保障力

    行政执法工作者及律师联动走进校园,大力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重庆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等就业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深入学生群体,深入浅出解答就业中同学们面临的各种眼花缭乱的诱惑和陷阱,并普及其中涉及的各类法律问题,同时告知同学们该如何破解、避免掉进陷阱、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尽可能避免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同学在就业时出现人身和财产损失。

    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提升大学生就业法治观念培养、就业权益保障能力,营造平安、健康的校园法治教育氛围,增强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水平,助力学校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供稿:大数据与信息产业学院 法治教育辅导员工作室 薛云飞)